很多人因病与佛法结缘,却不知道这“药”是什

摘 要

  随着时代的进步、科技的发达,丰厚的物质生活为现代人,带来物质层面的便利与享受,但尽管时代再进步、科技再发达,却始终无法解决人生的几大根本问题。 自出生后随着岁月的推

随着时代的进步、科技的发达,丰厚的物质生活为现代人,带来物质层面的便利与享受,但尽管时代再进步、科技再发达,却始终无法解决人生的几大根本问题。

自出生后随着岁月的推进,无论是谁,都要面临老病、死的人生大事。佛法的义理对当代人的问题,如身心疾病乃至对死亡的恐惧等问题,都能提出合理的解答与解决方法。

佛陀本是大医王,佛法本来就是阿伽陀药(阿伽陀为梵语,阿伽陀药指治疗身心内外疾病的良方),佛法僧三宝又被喻为医王、医药、医生。透过佛法的智慧,来看待现代人的身心疾病,或许是最根本、最有效的方法!


生病了?不怕!自己做自己的医生

人吃五谷杂粮维生,色身难免会生病,毕竟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成,所以疾病在所难免。

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必经的过程,无人能免。因此关于如何治疗疾病,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,要懂得预防,与疾病拉开距离,万一生病了,也要能“与病为友”。

○面对疾病的最好方式,是理解你的身心

如果因生病而心生排斥、恐惧、忧愁,种种负面、焦虑心理的动念,那样只会加重身心的负担。

面对疾病的最好方式,是理解你的身心。你的身心,真的需要你自己去体谅!如果你对生命的意义,有了深入的体悟,进而通过修行、修心能对生死之事不执著、无挂怀,日后定能坦然面对疾病与死亡。


○大多数人,因病与佛法结缘,病也有它的积极意义

有的人因为生活遭逢困难、挫折,想要找个依靠,因此信仰佛教。有的人在极度失意、悲伤、沮丧时,因为一句佛法,心头曙光乍现,从此虔心向道。而大多数人则是因疾病的痛苦,而感受人世的无常,因此契入佛法。

所以,色身有病并非绝对不好,病也是入道的因缘。有病后,才知道要发道心,发菩提心。正因为我们自己有病痛,才能由己及人想到他人同样也有此病痛,从而发起了帮助他人的那颗心。


贪嗔痴三毒,是一切病苦的根源

《大般若经》中说道:“身病有四,谓风、热、痰及诸杂病;心病亦四,谓贪、瞋、痴及慢等病。”

贪嗔痴是一切病苦的根源。因为我们每天、每日、每时都在造作无量的贪嗔痴的业,所以我们的身体里面已有了无数贪嗔痴的毒。如果遇到了严寒、燥热、病菌、利器等因缘,我们就会感得相应的病痛。

○ 俗话说“身病好治,心病难医”

现代人常感压力大,情绪不稳定。如果我们的情绪得不到及时、有效的舒缓,一旦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发展成一些心理疾病,如抑郁症等病。当今社会,抑郁症已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。

那么佛教如何治疗心病呢?俗话说的好,“心病还须心药医”。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上的贪嗔痴三毒,相信我们定能更好的管理好我们的情绪,从而远离更多的心理疾病。


○ 控制情绪的几种有效方法

控制情绪,一是靠自己,自控力增强,尽量让自己与自己和解。二为借外力,借由佛菩萨的加持、同行的力量等来帮助自己控制情绪。

如果你要发脾气,请你念佛菩萨名号,一次又一次地念,靠佛菩萨的加持之力,与一心念佛的沉静之气,时间久了自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。如果再能深入佛理的学习,明白其中的因果原由,脾气自然是会越来越好,性子也会越来越柔顺。

孟子曰: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 人恒敬之。”控制情绪,还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,即是多读书。读书教人明理,明理后自然对他人更加尊重,自然与外在环境能够和平共处。

还有抄经、禅坐、绘画、梵呗,乃至自我反省、知惭知愧、懂得苦恼、自他相换等方式,都是能磨炼性子,让自己心性更加柔和的方式。


佛系养生之道,规律的生活使你更健康

古今中外,健康长寿者养生之道千差万别,但“有规律的生活”却是共同的。规律生活还被列为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基石之首,即“生物钟”支配着生命正常运转的节律。

○ 规律的入睡与起床时间,是抵御疾病的第一步

大家都尝过“睡眠不足”的滋味,尤其是年纪大一些后,一两次熬夜的经历会让你感到身体被掏空。而按时入睡与起床,则比睡眠更重要。所以有“养生睡觉先”“睡眠胜似医疗”的说法。睡眠充足是益智、强体、抵御疾病的最基本方法。而按时睡、按时起的规律行为,则会让你的睡眠功用翻倍。

○ 饮水与三餐要定时定量,绝不暴饮暴食

暴饮暴食会加重心脏负担,诱发急性心肌梗塞,还会增加胃、胰腺、肝脏等内脏负担。所以每日吃饭与喝水的时间,要尽量固定下来。而所食、所饮之量,也要尽量固定下来。这样规律的饮食,才有利于身体的健康。


○ 少车多步、坚持运动,运动让你“氧气”十足

研究显示,约25%的现代人因开车而丢掉了走路的习惯。如果你每天坚持有氧运动15分钟,可平均延寿3年。散步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,都称得上是最好的“药物”。

我们千万不要在生病后才追悔,问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早些关注身体健康。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,时时刻刻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、保持舒畅的心情,我们定能少生病,更长寿。

说一千道一万,你的养生行动,不如就从当下开始吧!

来源:上海玉佛禅寺

免费结缘中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